体育学院心理辅导站开展 “阳光自育,携手同行”系列活动
5月上旬至10月,体育学院心理辅导站依托“阳光自育”行动,围绕心理育人与学业帮扶核心,结合体育生群体特点,开展 “冠军讲堂”“摄影比赛”“心理调适工作坊”“运动心灵素质拓展” 等系列特色活动,覆盖学生320余人次,助力学生平衡训练与学业,提升心理韧性。
“冠军讲堂”:汲取榜样力量,塑造强大心理。学院精心打造“冠军讲堂—体育心理塑造与调适”活动,特别邀请奥运健将吕秀芝老师担任主讲嘉宾。吕秀芝老师结合自身运动员生涯,分享在高强度训练、重大赛事中的心理调节经验,从如何应对竞赛压力、克服失利挫折,到如何建立长期训练的积极心态,用真实案例为体育生提供可借鉴的心理调适方法。现场氛围热烈,学生们积极提问互动,纷纷表示从榜样故事中汲取了直面挑战的勇气,对提升自身心理韧性具有重要启发。

“我的体育瞬间”摄影比赛:定格成长轨迹,抒发内心感悟。为鼓励学生记录训练与竞赛中的难忘时刻、表达内心真实感受,学院开展“我的体育瞬间”摄影比赛。比赛突破单一形式限制,允许学生通过绘画、摄影、短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参与,同时采用 “线上征集 + 线下展示”的模式。活动共收到投稿74件,作品内容涵盖训练中的汗水、竞赛后的欢呼、队友间的互助等场景,不仅展现了体育生的青春风采,更成为学生梳理自我心理历程的重要载体。

心理调适与学业提升活动:破解成长难题,夯实学习基础。心理辅导站邀请运动康复教师连泽慧开展“伤病康复与互助成长”主题团辅活动,针对体育生常见的训练伤病问题,从康复医学角度讲解伤病预防、术后恢复方法,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伤病对训练的影响,避免因伤病产生焦虑、自卑等负面情绪。报告会后,同步开设心理调适工作坊:邀请体育专业教师叶剑飞博士开展“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”帮扶提升辅导、邀请上海大学体育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刘兵教授为2025级新生作《学业发展规划》专题讲座等;以上活动既帮助体育生解决伤病带来的心理与康复难题,也为学生职业资格备考、学业规划提供专业指引,切实回应学生成长关键需求。

“运动心灵拓展日”素质拓展:锤炼团队精神,增强抗压能力。学院以“运动心灵拓展日”为主题,在学校体育馆、操场开展系列素质拓展活动,将运动实践与心理建设深度融合。活动设置拔河、“篮球团队协作与信任训练”“长跑中的意志力挑战”等项目:拔河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协作意识,让学生在合力拼搏中体会团队力量;“篮球团队协作与信任训练”通过传球配合、战术演练等环节,强化队员间的信任与沟通;“长跑中的意志力挑战” 则引导学生在耐力考验中突破自我极限,锻炼直面困难的毅力。活动全程充满活力,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,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心理抗压能力。

系列特色活动的开展,是体育学院“阳光自育”行动“评估—辅导—活动—跟踪”四维联动模式的生动实践。通过多样化、针对性的活动设计,有效回应了体育生在心理、学业、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,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,后期,学院将结合前期反馈,优化活动形式,深化心理育人与专业教育融合,为体育生成长提供更多支持。
(撰稿:许梦月;摄影:周营杰、张驰;初审:邢娜;复审:张俊;终审:窦卉平)












